員工天地
心路體會
調查地點: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壽春鎮
調查人: 安徽工和 朱彤
調查內容:
一 、城鎮環境概要
壽縣,位于安徽腹地,淮河南岸,依八公山,與阜陽隔河相望,同省會合肥市接壤,與國家能源城市淮南毗鄰。壽縣壽春鎮是歷史名城之一,擁有悠遠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氣息。
(圖為古城南門的日景夜景)
古城中和古城以南地區較為繁華,但古城周圍,主要是古城以東,西地區仍主要以農耕為主,壽縣畢竟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貧困縣。古城地區雖然依山傍水,但仍是平原地區,主要種植小麥和水稻,油菜等農作物。
二 、美好生活展示
隨著時間的流逝,壽春鎮的居民生活較以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,不斷的向著美好幸福的方向前進著。縣城為了保留古城原貌,基本沒有實行拆遷改制,依然保留了許多瓦房結構的建筑。
縣城里面將這座舊式不用的房屋,改成的教堂,雖然外觀上只是在房屋上豎了一個十字架,但每逢禮拜日,總有很多信徒來到這里唱圣歌,祈禱。這展現了壽州人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,思想境界也有了一定的提升。
隨著經濟能力的提高,一排排樓房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壽縣城外,原來這些地區都是廢棄的農田和其他我所其名的廢棄建筑。但因為這些樓房的出現,護城河又再度被縮小了,這些房屋也破壞了古城的古典美。
(圖為新舊路面對比)
城市內部道路修建早就在大概十年前完成了,但只有南街和西街實現了全面的翻修,東街和北街仍有許多地區是老路面,另外,把現在的路面和壽縣城還保留著的千年古路對比一下,可以看到新舊對比的差距還是非常巨大的。
三 、突出的環境問題
壽春鎮古城范圍內的環境還算良好,大街上隨處都有垃圾桶或垃圾車,自認為古城的垃圾問題還不算突出。但有一天和朋友出去逛街,她卻說你看看壽縣哪里不臟的。空氣也不好。
確實,如果要嚴格的講,縣城街道上仍存在著不少垃圾,下水道也經常漫水出來,搞得街道上臭氣熏天。

(圖為垃圾車在運輸垃圾)

(圖為環衛工人在清掃垃圾,城墻周圍的環衛工人很多,所為城墻周邊的衛生狀況要比城內好上不少。)

(圖為居民在護城河旁釣魚)
其實護城河里已經沒什么魚了,能釣到都是貓魚。前幾年的這河里還是有魚的,但因為捕撈的緣故,已經沒什么大魚了,而且水質也在慢慢變差,從圖中可看到,有富營養化的現象,水質偏黑,發綠。
四 、長輩訪談記錄
聽長輩們說,壽縣以前是個標準的古城,破四舊的時候把許多古建筑都破壞了,現在就算翻修,也只保存了極少的部分,實在是可惜。還聽說壽縣以前很窮,這近十年來,都在以“古城”的名義大力發展旅游業,那些城墻,城墻根的路,都是后期翻修的。當然,我也親眼目睹這一切的發生,壽縣的古城,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走向中國,曾有人戲稱,古城南門就是縮小版的天安門。

(圖為壽縣老縣委會舊址)
因為壽縣打算興辦旅游業,幾乎所有的學校,各類機構,都已遷往城外,目前還有一部分留在城里,縣領導表示,壽縣壽春鎮古城區的大方向還是發展旅游業,農耕范圍可能還會減小,最終將古城里完全變成一個旅游的花園,居民都遷移至城外居住,城外眾多的房屋就不再是空房。至于環境保護,生態建設方面,領導表示,近幾年都在各處擺放垃圾箱,凈化古城環境,提高居民素養,他們會持之以恒的做這件事的,這發展花園城鎮的同時,美麗的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有力競爭力。
五、個人感想
我是在壽縣城中長大的孩子,在上大學之前從來未離開過家鄉,也就親眼目睹了家鄉的一點一滴的改變,在我看來,家鄉正在以從容不迫的步調向著城市的方向發展著,生態環境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發生著改變,家鄉越來越繁華,生態環境的多樣性降低了,綠植率也隨之降低了,汽車是很多家庭都能負擔的起了,縣城的空氣也越來越差。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,如果沒有根,又怎么會有枝葉的繁茂呢?希望城鎮的領導在建設壽縣城的時候能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,共建美好壽縣。